這篇我想寫想很久了,可是一直不確定要從哪個角度,或是哪裡有數據來驗證這個秘密。其實包括我自己都犯過類似的錯誤,所以希望藉此來跟大家說明一下。我這篇會先把自己的見解先表達出來,下一篇會以一些官方數據來補充。或許不是每家升學中心都是這樣,可是很多我接觸過的都有這個公開的秘密。
這個秘密就是,美國大學Top 40之後的學校,入學標準除了成績以外,剩下都不是太重要。當然要先強調的是,並不一定要Top多少的學校才有前途,我會用這種標準是配合大部分的家長看學校所用的第一個標準。
為什麼升學中心不能說呢? 很簡單的道理。因為說了的話,很多生意就沒得做了。升學中心的市場需求之所以會那麼的高,有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美國的入學標準非常的多元化。包括我自己在版上或是出去演講的時候,都提過美國教育強調的全人教育。所以不只功課要好,還要有很多的才藝、成就、善行、領導事蹟、熱誠、社交能力、甚至人脈,這樣才有競爭性。
升學中心需要強調各項標準的重要性,因為基本上每一項標準,補習班都可以開班傳授或代為設計。我聽說去年寒假的時候,某某升學中心開了一堂五天$900的課程。教什麼呢?教怎樣跟老師拿推薦信,好像據說內容還包括怎樣上課投入發問,好讓老師有好印象,這細節部分不可考。還聽過補習班跟家長說SAT跟ACT都一定要考,所以兩個都需要補(正確答案是只要考一個就好)。也認識一個學生因為補習班跟他說一定要考一定數量的APs,然後一定要在那邊補習。所以明明應付不來,還是硬拿了太多,結果11年級以全C收尾,連自信心都一起賠掉了。
這個”祕密”有它的危險性在。
如果今天學生是在十一年級下學期或是十二年級上學期聽到這個消息的話,那殺傷力可能比較小。因為坦白說,大部份的課外活動可能都已定案了。
可是如果是一個七八年級的學生,明明還在充滿潛力的年紀,會不會就此自動把門檻壓低,覺得”It’s EASY~~~”呢? 也很有可能,但那也不是我所樂意看見的。
曾經聽過一個教育講員說Top 10%的學生應該要進Top 10的學校,Top 20%的學生應該要進Top 20的學校,Top 40的學生應該要進Top 40的學校,剩下的學生就去其他的學校就好。我了解那個講員的意思,可是我覺得那有點太過接近”社會階層”(social stratification)的概念,也有點過度命運論(fatalism)的說法。
我希望每個學生都可以努力用功拿到好成績,也可以多關注社會需求,成為個對社會各個角落有貢獻的人; 但是,如果單純以進大學來討論的話,升學真的沒有那麼複雜。
下一篇我將提出些官方數據來證明,top 40, 甚至top 30的學校要求真的沒有那麼多。
Pingback: 升學中心不能說的秘密 2 | Dr. Kao's 教育圖誌
Pingback: 升學中心不能說的秘密: 完結篇 | Dr. Kao's 教育圖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