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人家長圈常有人問到”華人選修AP Chinese有用嗎?” 要完全回答這題,需要從幾個層面來回答。
- Chinese 選修 AP Chinese,會不會因為是華人的身分,所以對升學有負面的影響?
- 大學會知道我是華人嗎?是如何知道的?那如果我改名又不填種族,是不是就可以?
- 我台灣國小唸到四年級,AP Chinese對我應該很簡單吧?
這篇文章就是要回答這幾個問題
1. Chinese 選修 AP Chinese,會不會因為是華人的身分,所以對升學有負面的影響?
不會有負面的影響,但是“加分”度也有限。不要把這當作跟AP微積分或是AP化學,一樣等級的AP。臉書版上有不少家長提出認識很多拿過AP Chinese的學生,最後也都有進到很多名校。我不覺得這點可以證明太多,但是不會有負面的影響這點,應該是沒有錯。在討論選修課程的時候,我們要看的是opportunity cost,如果你拿的是其他的語言,會不會更加地擴展自己的世界觀,有更多的益處呢?這點我覺得是比較需要考慮的。
2. 大學會不會知道我是華人?
我不覺得有需要因為這樣而改名改姓,但是簡單講,大學會知道你是華人。因為有一欄會需要填種族,也會看到你的名字,所以審查員很可能知道你是華人。但是真的把一個學生放進“華人刻板印象區”的,不是學生的名字,而是他整體的申請書。舉例來說,如果我看到一個學生是從某華人極多的城市的高中來的,拿的課程有AP微積分、全套的AP science、課外活動有網球或是高爾夫球、鋼琴十級、有在弦樂隊、有去其他國家教英文,每一個都是很好的條件,但是拼湊起來就是寫著“我是亞洲學生”。與其說大學會看你的last name而給予不平等待遇,更多時候應該看的是學生所帶給學校的獨特性在哪裡。
3. 我台灣國小唸到四年級,AP Chinese對我應該很簡單吧?
這是這篇的重點。如果中文是我的母語,我也在台灣,或是其他中文系國家念過書,AP Chinese應該不難吧。如果單純看數據的話,AP Chinese的合格率有高達93.7%,考取滿分的也有62.8%,兩者分別都是最高的科目。但是大家也不要太過自信,小心駛得萬年船。版上的一位媽媽,同時也是UCSC的中文老師Ting Ting Wu跟我說到,“語言程度 native Chinese speaker 小學程度絕對沒問題, 但是如果是知識的廣泛度, 還有邏輯思考, 組織能力, 那是要去訓練的, 而一般小學生還不會接觸到這樣的練習”。吳教授還提到幾年前有一道題目要學生以中國八大菜系, 舉一道菜做例子, 簡單陳述做法, 然後解釋這些菜對中國人的重要性。以小學生來說,題目絕對看得懂,但是起承轉合,文章是否可以寫的條理分明,那可能就不是任何一個小學程度的人可以達到的。其他的題目可能包括”打工的好壞處”、”如何改善學校的餐廳”。吳教授也改過洋洋灑灑寫了一堆,但是完全沒有回答到問題,所以該名學生的成績也不理想。會說中文,不代表會寫作文;口語的流暢度,也不等於對語言的駕馭度,這是這點的盲點。
結論: 新移民家長來到美國後聽說AP課程很重要,要越多越好,又聽說AP課程有中文,所以就要小孩去撿這個軟柿子吃。但是發現怎麼大家都去考,所以又開始擔心,大家都有的話,這樣”加分度”會有多少,這個問題背後的邏輯應該就是這樣。本篇客觀地純粹分析AP Chinese對升學的影響,也加上點父母跟學生的盲點。如果是為了想要學習語言的話,我真誠地認為,對跟長輩講講話,多去說中文的環境住幾個禮拜,效果遠比考試要好得多。